走一程路,品一段史《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涩,在这千年的叹息中讲述苦旅。”翻开这本书,我跟随着余秋雨的脚步蹒跚在祖国的天南海北,荒漠戈壁、小桥流水,他千里行走,风尘作伴,用有限的光阴去探索古老的回响。
在此之前,我未曾思考过那些历经风吹雨打的古建筑存在的意义,未曾了解过那些隐藏在背后深沉厚重的历史。懵懂无知的我只能跟随着余秋雨亦步亦趋的推开那道隔开了历史与现在的大门,在时光的长流中溯源而上,在历史风尘中探索寻找,去探索我们未曾到达的彼岸,去追寻我们已经遗忘的过去。
这趟旅行是一场苦旅,但也是一场洗礼。
不只是简单的旅行,也不只是对遗忘历史的感叹,旅行的意义在于对现在、对未来的思考,对文化的继承,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人与人悲欢离合也好,千里共婵娟也罢,再大丰功伟绩,再强的不世之功,终究要被历史的风沙掩盖,创造的历史终究会再变成历史,留给后人的只有记载于书籍上的文字和一座座古老的建筑。我们所要做的是对沉埋在历史中文化的继承,是对先人的智慧与经验的汲取,传承薪火,在前人留下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读《文化苦旅》,品百味人生。在一场场对历史的追寻对文化的思考中,我也随着余秋雨一同,一点点抹去心中浮躁,回归灵魂的质朴与本真。
对历史探寻的意义就在于此:返璞归真,追寻历史的过程也是对自己深一步的探索,让自己暂时远离尘世的喧嚣,摒弃现实纷纷扰扰的浮躁,去思考、去追寻人生的使命,回想起自己的初心。
我的初心是什么呢?合上书卷我自问到。作为一名中铁电气化局京沪高铁维管人,保障京沪高铁供电安全是我的使命,让人民能享受到高铁速度带来的品质生活就是我的初心。
走一程路,品一段史。初心不变,使命不改。
作者:北京项目维修中心 张泽阳
来源: 消费日报网
读书笔记: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的魅力——《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一本散文集,主要通过描写地理风物以及文化历史胜迹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例如莫高窟、宁古塔、寺庙、黄州突围等,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的人格特性和历史命运。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颇多,尤其是对于历史的思考和探索,让我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得到了很多启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示。
也让我见识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的魅力,获益良多,这真是一本好书!
文化苦旅好词读书笔记摘抄:
人迹稀少、云游四野、金光灿烂、遥遥对应、茫茫沙原、铺天盖地、歪歪扭扭、无与伦比、毫无斑驳、大大方方、明明净净、耳熟能详、粉墙灰瓦、南荒之地、人烟稀少、无影无踪、仕途枯荣、无路可寻、颓壁残垣、急流浩荡、神情忧郁、互相辉映、地老天荒
文化苦旅好句读书笔记摘抄及赏析:
1、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和尚发愿完毕,两方光焰俱黯,苍然暮色压着茫茫沙原。
赏析 :这一段文字呆着浓厚的神话色彩,也让我们的文化充满了神秘感,读后感不觉有所触动,但又说不出所以然来,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所在,也表现除了莫高窟的奇特之处。
2、范仲淹从洞庭湖讲到了天下,还小吗?比之心胸揪隘的文人学子,他的气概确也令人惊叹,但他所说的天下,毕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赏析 :提到洞庭湖,就自然会想到岳阳楼记,没错,这就是大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让我们对这个地方有了不少的了解。作者借风物来抒发胸怀,也表达了对自然的尊敬以及个人的报复。
3、陶渊明的归隐行迹、山水情怀和千古诗句都与庐山密不可分,谢灵运的名气赶不上陶渊明,却也算得上我国文学史上五言山水诗的鼻祖。这两位大诗人把庐山的山水作了高品位的诗化垫基,再加上那一僧一道,整个庐山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国文化史。
赏析 :这一段是描写庐山的,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是我一直向往但没有机会去的地方,这里有很多名人的故事,也带来了文化和遗产。
4、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而离她们只有几尺远的乌篷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
赏析 :江南小镇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格和文化,虽然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和历程,有很多风景我们看不到了,在遗留的图画里,在历史的文字里,我们隐约还能描绘出那样的画卷。江南小镇的文化历经千年尚能保存,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5、青山绿水,长路一条,走不了多远就有一座。高高的,全由青石条砌成,石匠们手艺高超,雕凿得十分细洁。顶上有浮饰图纹,不施彩粉,通体干净。鸟是不在那里筑窝的,飞累了,在那里停一停,看看远处的茂树,就飞走了。
赏析 :我们经常会提到牌坊这个词,一般都是为有功德的人立起来的,为了赞扬他们这种精神,而余秋雨笔下的牌坊更显得高大上,读起来肃然起敬。
文化苦旅好段读书笔记摘抄及赏析:
1、一天又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清晨,大家都觉得空气中有点异样,惊恐四顾,发现院子一角已簇拥着一群人。连忙走过去,踮脚一看,人群中间是一枝腊梅,淡淡的晨曦映着刚长出的嫩黄花瓣。赶近过去的人还在口中念叨着它的名字,一到它身边都不再作声,一种高雅淡洁的清香已把大家全都慑住。故意吸口气去嗅,闻不到什么,不嗅时却满鼻都是,一下子染透身心。
赏析 :这段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对希望的希冀,人应该充满力量的活着,不论遇到什么挫折,都应该抱着希望前行,让自己充满正能量,不同心态的人活出来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即便是他们都面临着相同的环境。
2、我思忖日久,头脑渐渐由精细归于朴拙,觉得中国传统文人有一个不存在例外的共同点;他们都操作着一副笔墨,写着一种在世界上很独特的毛笔字。不管他们是官屠宰辅还是长为布衣,是侠骨赤胆还是蝇营狗苟,是豪壮奇崛还是脂腻粉渍,这副笔墨总是有的。
赏析 :这段文字为我们揭示了文化是如何存在下来并且生根发芽的,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平时忽视的东西,就像一支毛笔,觉得也没什么奇特的,但正是因为这种普通物检,为我们传播和保留了大量的文化遗产。
相关问答
《 文化苦旅 》 读书笔记 _作业帮[回答]1.文化苦旅书写,书写文化之苦旅.描述,描述历史之盛衰.――题记中国灿烂的文明正在被时光磨灭,不知在角落里边回味心酸史边唾骂历史罪人的人们是否...
【 文化苦旅 寺庙 读书笔记 】作业帮[最佳回答]余秋雨所写的《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字叫做《庙宇》的文章。讲述的是余秋雨小时候家近处的庙宇很小,有两个和尚,一胖一瘦,还有一个年老的庙祝。胖...
读几遍《 文化苦旅 》才能透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一本好书的真正意义在于读懂他的内在,他的精髓,他所展示的文化与内涵。《文化苦旅》是中国散文史上最具标杆意义的一本,他的文化博大精...
文化苦旅 摘抄赏析第一部分?1、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2、谁都有千言万语,谁都又欲哭无泪。3、人折腾人,人摆布人,人报复人,这种本...1...
求 文化苦旅 每章节的读后感,每章节只用100——200字急用. 文化 ...[最佳回答]余秋雨为什么要些这玩意儿呢?
【《 文化苦旅 》读后感】作业帮[最佳回答]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写本书!它不甘...
文化苦旅 写的什么?《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第一部散文合集,所收作品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
文化苦旅 信客主要内容概括文化苦旅信客主要内容: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这些都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诚实守信、待人宽容、...
【余秋雨 文化苦旅 读后感】作业帮作业帮用户语文2017-10-08文字搜索太麻烦,试试下载APP拍照搜题问老师广告其他类似问题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读后感,500字,余秋雨先生...
文化苦旅 伞下侗寨的读后感《文化苦旅》中的“伞下侗寨”读后感阅读《文化苦旅》中的“伞下侗寨”这一章节,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侗族村寨的美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