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幽默笑话 正文

端午节的来源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依照十二地支的月历次序,属午,又称午月。端午,指五月的首个第五天,即农历五月初五。

中国古代的四个节日,中秋、春节、清明、端午,都以敬畏天地、尊敬自然为前提。每个节日各有清晰的内涵和具体的指向。

中秋节是丰收节,是向月亮致敬。中国人的天文历法有阳历、阴历和农历。阳历是地球绕太阳运转的时间规律,阴历是月亮绕地球运转的时间规律,农历是阴阳合历。阴历一年的12个月,按大小月计算有353天、354天、355天三种,比一回归年相差11天左右。通过设置闰月的方式给予补充,形成“农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颁行新历法,开始“置闰”。汉代“中秋”,是秋分这一天,唐代后,确定为农历的八月十五。

春节是农历新年,是向太阳致敬。古人在对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观测中,把一个回归年的“首日”锁定在“冬至”这一天,“冬至”是天文学概念中的“元旦”。周朝的历法《周历》,把“冬至”所在的月定为“岁首正月”。商朝的历法《殷历》农历十二月是“正月”。秦朝的历法《颛顼历》农历十月是“正月”。西汉立国后,承袭秦制,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的100年间(公元前206至前104年),均实行《颛顼历》。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后,将农历一月确定为“岁首正月”,正月初一是新年首日。

清明节以风命名,清明风是东南风。清明节是祈福节,也是环境保护节,礼敬先人,念祖追宗。古人将四季不同方向的风分别命名,从冬至始,每隔45天转变一种风向,古称“八风”。冬至到立春是东北风,称“条风”;立春到春分是东风,称“明庶风”;春分到立夏是东南风,称“清明风”;立夏到夏至是南风,称“景风”;夏至到立秋是西南风,称“凉风”;立秋到秋分是西风,称“阊阖风”;秋分到立冬是西北风,称“不周风”;立冬到冬至是北风,称“广莫风”。清明风从东南吹来,大地气象景明,万物茂盛生长,“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古人对天地的观察细致入微。端午节的“午”,在一天中对应11时至13时之间,是最热的时段,在一年中对应农历五月,是最热的季节。农历五月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端午节正是处于这两个节气之间。夏至,不是夏天到来,而是夏之极至,“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礼记·月令》),这一天,白天时间最长,是“阳极”。中国哲学讲究辩证法,“阳极”之中藏着“阴变”。这一天,阴气由地心开始上行,称“一阴”,“夏至一阴生,阴动而阳复于静也”(《周易正义》)。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对农历五月的概括为“阴生于午,故五月为小刑,荠、麦、亭历枯”。“夏至一阴生”,荠菜、麦子、葶苈子等植物在五月枯黄。

进入农历五月,长江流域是梅雨季,雨多、溽热、潮湿,易产生霉变。在黄河流域,害虫现身,北方最怕干旱,旱则百虫生。从汉代开始,端午这一天都要举行祭祀活动。今天许多地方的民俗中,仍延续着相关传统,如门前悬菖蒲、艾草,喝雄黄酒等。

(作者为《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27日 08 版)

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依照十二地支的月历次序,属午,又称午月。端午,指五月的首个第五天,即农历五月初五。

中国古代的四个节日,中秋、春节、清明、端午,都以敬畏天地、尊敬自然为前提。每个节日各有清晰的内涵和具体的指向。

中秋节是丰收节,是向月亮致敬。中国人的天文历法有阳历、阴历和农历。阳历是地球绕太阳运转的时间规律,阴历是月亮绕地球运转的时间规律,农历是阴阳合历。阴历一年的12个月,按大小月计算有353天、354天、355天三种,比一回归年相差11天左右。通过设置闰月的方式给予补充,形成“农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颁行新历法,开始“置闰”。汉代“中秋”,是秋分这一天,唐代后,确定为农历的八月十五。

春节是农历新年,是向太阳致敬。古人在对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观测中,把一个回归年的“首日”锁定在“冬至”这一天,“冬至”是天文学概念中的“元旦”。周朝的历法《周历》,把“冬至”所在的月定为“岁首正月”。商朝的历法《殷历》农历十二月是“正月”。秦朝的历法《颛顼历》农历十月是“正月”。西汉立国后,承袭秦制,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的100年间(公元前206至前104年),均实行《颛顼历》。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后,将农历一月确定为“岁首正月”,正月初一是新年首日。

清明节以风命名,清明风是东南风。清明节是祈福节,也是环境保护节,礼敬先人,念祖追宗。古人将四季不同方向的风分别命名,从冬至始,每隔45天转变一种风向,古称“八风”。冬至到立春是东北风,称“条风”;立春到春分是东风,称“明庶风”;春分到立夏是东南风,称“清明风”;立夏到夏至是南风,称“景风”;夏至到立秋是西南风,称“凉风”;立秋到秋分是西风,称“阊阖风”;秋分到立冬是西北风,称“不周风”;立冬到冬至是北风,称“广莫风”。清明风从东南吹来,大地气象景明,万物茂盛生长,“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古人对天地的观察细致入微。端午节的“午”,在一天中对应11时至13时之间,是最热的时段,在一年中对应农历五月,是最热的季节。农历五月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端午节正是处于这两个节气之间。夏至,不是夏天到来,而是夏之极至,“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礼记·月令》),这一天,白天时间最长,是“阳极”。中国哲学讲究辩证法,“阳极”之中藏着“阴变”。这一天,阴气由地心开始上行,称“一阴”,“夏至一阴生,阴动而阳复于静也”(《周易正义》)。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对农历五月的概括为“阴生于午,故五月为小刑,荠、麦、亭历枯”。“夏至一阴生”,荠菜、麦子、葶苈子等植物在五月枯黄。

进入农历五月,长江流域是梅雨季,雨多、溽热、潮湿,易产生霉变。在黄河流域,害虫现身,北方最怕干旱,旱则百虫生。从汉代开始,端午这一天都要举行祭祀活动。今天许多地方的民俗中,仍延续着相关传统,如门前悬菖蒲、艾草,喝雄黄酒等。

(作者为《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作者:穆 涛

相关问答

端午节的来源 和风俗习惯是什么?

端午节是阴历五月初五的一个辟邪祈福的节日,又叫端五节、端阳节等;端午节最早应当是来源于古人在“阳盛”之夏日的驱邪避疫活动,因此很多习俗都是与此有关的。...

端午节 来历简介_作业帮

[最佳回答]【端午节简介】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夏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

端午节的 来历简介?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影响最深的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一,源于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五月初五日屈原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

端午节的来源 是什么?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始于战国时期。古时候传说屈原是楚国的政治家和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因抗议与威胁他祖国的贵族,最终被流放并最终在端午节这个日子里投江自尽。...

端午节的 节日由什么而来的?

端午节的来历:1,纪念屈原说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约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由于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同盟,没有...

端午节来源的 原因?

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泛流传的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却遭到了楚国贵族的排挤...

端午节的 由来,习俗_作业帮

[最佳回答]端午节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

四大传统节日的起源和由来?

中国传统四大节日分别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传统四大节日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和文化传承。首先是春节,对应冬...

端午节的 来历?

纪念屈原: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身汨罗江,百姓怕鱼吃掉他的身体,把米团投入江中。纪念伍子胥:春秋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夏...

端午节 是怎么得来的?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由来有诸多说法:一、人物纪念说,主要有:1、纪念屈原说,最广为流传的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